东森平台注册登录

EN/PT/ES

盐碱土改良的机理研究

Q1:土壤盐碱化是怎样形成的?

       土壤盐碱化形成的因素很多 ,包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。


       自然因素 包罗气候、地质、地貌、水文及水文地质等。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基础因素 ,地表强烈的蒸发作用 ,使得土壤深层的盐分向地表运动的水带到土壤表层。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、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、盐的汇集。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。


       人为因素 体现为人类革新自然和适应自然的种种活动。为从土壤中获得更丰盛的收益 ,洪流漫灌使得地下水位升高、肥料施用不妥(如北方性土地大量施用草木灰等碱性肥料);再为减少投入成本 ,在已经盐碱化的土地上适应性地种植耐盐作物。放弃对盐碱地的改良和治理。

        盐碱地的形成是气候干旱、土壤排水不畅、地下水位高、矿化度大 ,以及地形、母质、植被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。


Q2:土壤盐碱化有哪些危害?

盐度大的危害是导致作物发生生理性干旱:

外部盐分含量高 ,即土壤溶液浓度高 ,植物根系吸收不了水分 ,反而土壤会从植物体内吸取水分 ,导致植物萎蔫甚至死亡;


碱度大对土壤最直接的影响是:

土壤板结、土壤不透气、作物生活条件差 ,对作物的水分吸收也有很大的影响 ,使作物发育不良 ,生长缓慢等。土壤盐碱化倒霉于农作物吸收养分 ,阻碍作物生长 ,对作物生长发育发生危害;土壤盐碱化使土壤物理性恶化 ,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,使大片土地荒芜 ,农耕地减少;地下水矿化度提高 ,水变苦、咸 ,地下水源不能充实利用;土壤中水、肥等因素互不协调 ,影响农作物产量。


Q3:土壤盐碱化水平如何判定?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通常情况下盐和碱的判定是离开进行的 ,我国土壤中盐度和酸度的测定以30cm土层厚度来进行计算。盐度的测定施用电导率仪进行测定 ,碱度的测定使用pH计进行测定。下表是盐度和碱度的品级划分: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表1盐化水平分级


盐化度分级
含盐量(%)
电导率(ds/cm)
轻度
0.1~0.2
1.5~4.0
中度
0.2~0.4
4.0~6.0
重度
0.4~0.6
6.0~9.0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表2土壤酸碱度范围


土壤酸碱度

pH值范围

强酸性

pH<5.0

酸性

5.0~6.5

中性

6.5~7.5

碱性

7.5~8.5

强碱性

pH>8.5



Q4:盐碱地改良的原理

降低盐分:

       盐碱地土壤板结、透气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钠离子含量高。而钠离子又是效果明显的土壤疏散剂 ,高含量的钠离子在土壤溶液中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 ,使土壤团粒体崩解而形成粒径极小的土壤颗粒 ,重力作用下形成致密的土层结构 ,导致土壤板结、透气性能差。钠离子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 ,对盐碱土中的Na+、SO42-、Cl- 等有吸附能力 ,吸附铵根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,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 ,

脱盐率可达18.6%~29.3% ,从而到达改土、脱盐的目的 ,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生长偏向生长。另外 ,由于钠离子吸附交换性能好 ,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 ,调整pH值 ,改良后的土壤可以低pH值和碱化度。


降低pH:

       微酸性或中性的土壤环境对大部门作物的生长发育有良好促进作用 ,pH值过高或过低都市阻碍作物的生长 ,从而影响农作物产量 ,含盐量较高的土壤溶液中pH值也会有明显的上升 ,而改善土壤过碱的环境 ,需要接纳中和的要领来实现。科学合理地施用(生理)酸性肥料 ,酸性肥料中的酸可以中和土壤中的碱性 ,给作物形成一个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 ,同时酸可以释放出土壤中被牢固的养分 ,可提高土壤肥力。


Q5:盐碱地治理的要领有哪些?

物理改良:平整土地、深耕晒垡、及时松土、抬高地形、微区改土等。

水利改良:灌排配套、蓄淡压盐、灌水洗盐、地下排盐等。

化学改良:石膏、磷石膏、酸性肥料、腐殖酸、泥炭、醋渣等。

生物改良:种植水稻、苜蓿等 ,使用微生物菌肥等。

       盐碱地的改良自己就是一个较为庞大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,但其治理、改良的核心还在于水、肥的调控上 ,为了使农作物在盐碱地上先生存、再更好的生长发育 ,所以今后盐碱地的改良仍将是一个以水肥为中心 ,包罗水利工程措施、农业技术措施、种树种草等综合治理要领 ,这是改良治理盐碱地的主要偏向。坚持“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和酸碱度的专用型大量元素(磷为主)酸性水溶肥+降低盐碱地碱化度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+精准施肥技术设施+其他”的盐碱地改良理念 ,是一个较为长效的盐碱地改良思路。


网站地图